礼仪

11 (9).jpg

     儿童礼仪是非常传统的话题,源于周王朝时期,古代六艺“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”,其中“礼”讲的就是礼仪。

   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,而当今社会,流行这样的一句话“关爱生命,请远离熊孩子。”

   中国何时才能成为礼仪大国?我们必须得从孩子开始,重拾被忽视的教养。

   从小教孩子礼仪,可以让孩子自律、自信、彬彬有礼、落落大方,在教育体制的弊端下,不如培养孩子的能力感,让孩子在快乐自信中成长,让孩子的内心充满阳光。

 

  从普遍的认识来看,大家都觉得有礼貌、守规矩就是儿童礼仪,可以说这是礼仪的真谛。

  儿童礼仪,其实是品德、教养和心态的汇总,表面上是行为,实际是心态的变化。

  其中包含尊重心、恭敬心、感恩心和同理心。

  每个良好习惯的背后都是孩子的自律,每个良好行为的背后都隐藏着孩子的态度。儿童礼仪就是教会孩子怎么做才正确,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。

  什么是对的行为,什么是错的行为,在公共场合做哪些事情会让人嫌弃,孩子自然就能做到“知礼守礼”。

  比如说:在与人用餐时,孩子懂得“长者先,幼者后”, 就会从心底发出请长辈先动筷子,而不是一上菜就管自己吃起来。

  很多时候我们茫然的教孩子所谓的自由,其实是陷孩子于无助。

  当我们的孩子面对不了解的事物时,最希望得到的是我们教她如何去做,可以亲身示范给孩子如何正确去对待此事。

  孩子想要得到父母的关注,往往会用哭闹的方式来引起大人的注意力,当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,我们或许更应该教会孩子如何更好的去表达,才能让得到大人的理解和正确对待。

  身为成人,有时我们可能低估了孩子的智商,而高估了孩子的情商。

  儿童礼仪并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样“站有站相,坐有坐相”,会说“礼貌语”,而是用行为去滋养孩子的内心,礼仪行为其实是养心、养正、养气、养志的教育。

  能真诚地说“谢谢”的孩子,拥有感恩心;

  能说“请”的孩子,懂得尊重;

  能说“对不起”的孩子,拥有换位思考能力;

  能说“没关系”的孩子,拥有理解他人的能力。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取消
  • 首页
  • 留言
  • 位置
  • 会员